疫情之后可能出现的五个消费新趋势

市场 品牌 趋势 疫情 新趋势 DIY

终于,武汉解封了。

随着武汉的解封以及“五一”小长假的来临,我们可以预见,线下商业活动的正逐渐复苏。在挺过了新年突来的“零售寒潮”之后,我们该以什么样的面貌来面对疫情过后的市场?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对我们的消费习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所期待的“报复性消费”随之到来,又有哪些大的趋势值得我们注意与利用?知名市场营销网站Ad Age近日的一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五个“疫后”消费新趋势。

老品牌们将持续发热

现在是经过时间检验过的品牌们继续乘胜追击的好时候了。

太平盛世时,消费者们也许会尝新鲜,但在疫情刚刚有所平复之时,他们会更青睐于那些自己熟悉的品牌与产品。Evercore的研究分析师在最近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描述了这种从 "新奇和潮流 "到 "久经考验 "的变化,他们表示,在这种环境下,新品牌很难推出新产品。

行为科学公司Innovation Bubble也同意这个观点,根据它们的观察:现在并不是开始营销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最佳时机,它们建议“品牌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围绕用户体验做功课,消除刺激性因素和其他可能会让已经焦虑的客户反感的压力。”

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与老牌企业不同,新品牌没有机会在情感基础上与顾客建立联系,来为度过这个不确定的时期埋下伏笔。而此时,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老品牌则明显占有优势,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他们可以趁着这股势头,往新客群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此时的品牌价值与优势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DIY产品获得优势

在疫情期间,人们都在家中学到了很多新技能,如做凉皮,炸油条,以及烘戚风蛋糕。还有的也找出了针线盒与缝纫机,在家里捣鼓出了杯垫与手帕……这些能力虽然不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但在疫情期间还是挺管用的。因为这种缘故,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带动。

爱烘焙?面粉厂与酵母公司的股价会增长;爱缝纫,布料厂和染料公司的销售也会乐开了花;更别提那些美食博主与缝纫KoL,这场全民抗疫的风潮中,他们累积了大量的新用户。

不止这些,因为理发店的关闭,美容美发产品也销量也激增。虽然疫情结束之后,这股DIY风潮也许会减速,但不会停止。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只要愿意尝试,他们或许会发现这种生活方式的乐趣,因而继续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在疫情过后并不会天天做凉皮与炸油条,但至少如果我们想的话,周末做做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市场人该如何借力打力呢?Well,继续提高客服质量与产品培训,让那些习惯在家DIY的人更快地熟悉你的产品与使用方式。借助这股DIY风潮,也许也很多品牌可以在疫情后迎来新的春天。

数字化产品继续风靡

尽管数字化变革早已经开始,但如果不是这场疫情,可能发展不会如此迅速。不信?你想想看因为这场疫情,多少品牌开始了自己的线上直播等活动。

还有一部分人群——比如中老年人群——原本并不特别适应数字化的推行。但因为这场疫情,他们也被迫地接受了数字化革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了这一进程。一个鲜活的例子就是社区买菜服务。一旦他们陷入新的生活方式,并习惯了送货上门的便利性,这些购物者可能很难再回到实体店购买。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远程工作及会议模式。比如说远程医疗与数字银行服务,从业者们通过线上的服务对客户提供服务。这意味着数字化进程依旧不能停止,会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重要角色。

更有意思的事例出现在分享性的产品里,比如用免费的数字化产品来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再以高附加值的收费型产品来弥补损失(如试看剧集,让你上瘾之后再收费。嗯,我说的就是爱X艺)。

延续远程工作模式

很多人都预计到了这种新型远程办公模式,但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你的老板可能不会意识到花钱租写字楼其实并不是最划算的事儿之一。

虽然远程工作模式可以让雇员节省交通成本,多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我觉得是优缺点并存),也可以帮助雇佣者节省很多物质成本(如房租),但也有人对于这种工作模式会不会打乱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有所看法。另外,远程工作模式的安全与隐私问题也是大家需要顾虑的地方。

但很显然,人们对于线上远程工作模式的看法不会阻挡他们的流行。这对市场人士而言,也许现在你们可以接洽一下相关app公司,研究一下对方的广告位与报价,再看看是否有必要重拳出击,针对目标客户来一波营销。

或者另一个思路可以是——提供远程工作的相关商品。比如在联合起来,在不同的社区开设专业的会议室租赁服务,印刷服务业者提供上门确认样品服务,以及时尚行业者可以进行私人衣橱服务,帮忙做搭配以及提供采购服务。

安全性胜过隐私

Ad Age指出“虽然近年来,消费者对自己的隐私和个人数据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专家表示,在当前的危机中,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许多人都要遵从政府的指令,以度过这段危险时期,哪怕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放弃自己的隐私。”

但在中国,这会是常态吗?在疫情过后,消费者们依然会用脚投票,对于滥用消费者隐私的公司们,也许他们能够通过疫情来揽收一批客户,但这些客户在疫情结束之后,必然会重新考量,做出选择。在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特殊措施,也许能够被消费者体谅,但在疫情过后,如果认为消费者就习惯成自然了,就大错特错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品牌选择和一些因为非法利用用户隐私的平台合作,则有可能造成连带的品牌损害。即便只是做品牌推广,也怕会因为合作伙伴的某些行为,殃及池鱼。对于市场人而言,要知道数据怎么用,更需要知道数据能不能用。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头图素材来自sam chirnside*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和交流,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本站有涉及侵犯您的版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审核并处理。